“十五五”新规划新机遇串夯基础、补短板,加
发布时间:2025-11-06 05:41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11月5日,《经济新闻》发表记者子旭撰文,题为《十五五新规划新机遇,强基层补短板加快农业迈向现代产业》。文章称,全国秋粮丰收即将结束,下半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山东、安徽等粮食主产区,秋播播种同步进行。大马力的拖拉机轰鸣着穿过田野,空气中弥漫着新土的味道。 “十四五”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14亿中国人就业更加稳定有保障。展望“十五五”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建议》)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推进乡村振兴”为支柱,要求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把农业建设成为现代重大产业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智能农机、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各类产业将有更大发展可能性。解决好1.4以上的吃饭问题亿人口一直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去年国内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目前日本人均粮食消费量已经达到500公斤,日本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保证了绝对的粮食安全。同时,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日本继续增加大豆油等进口量较大品种的国内产能。去年大豆自给率较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 “‘十四五’时期,农业为稳定整个经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提供了战略引领。”农业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哲熙表示。但日本农业现代化现状仍需改善,农业发展基础薄弱、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农业增长不足等。产业链薄弱,整体利润低,国际竞争力弱。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现实问题。 “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和质量,这是首先需要纠正的最大短板。”中央财政局分管日常工作的副局长、中央农业局局长韩文秀说。面对“十五五”规划,《建议》主张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重中之重,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做强做大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人居条件,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前进道路上,《建议》重视去产能、促发展生态农业、增产增收,提出科学农业、绿色农业、品质农业、品牌农业协调发展,把农业打造成现代大产业。张哲熙表示,“产能”主要是指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的能力,强调保产保供的基础能力。 “提质增效”是指在保证产能的基础上追求更高水平的农业发展目标。 AND 通过创造优质产品并畅销来创造价值的能力。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夯实基础、全力以赴。要调整生产和产能、生产和生态,增产增收,把农业变成现代大产业。基金稳定粮食增产的精神出路在于科学技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还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 《建议》详细落实了一系列发展,从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到推动现代地区智能适耕农机高端装备研发和应用。去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耕作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超过96%。生产领域成功使用大功率拖拉机、采棉机、大型饲料粮收获机、精量播种机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国际2025国际农机展上,潍柴雷沃、一拖集团等多家企业高端智能农机亮相,展示了我国在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最新进展。面对“十五五”规划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我们要更加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农村部部长韩军表示:“我们要瞄准国际前沿,依托产业需求,聚焦高产优质品种、高效节水技术、高端智能化、适合山区的农业机械装备等急需领域,加快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和集成,推动产业链创新和深度融合,促进好土地、好种子、好产品的融合增效。”农业成为现代重大产业,需要依托特色农业农村资源,发展多维农业功能,推动农业全链条农业体系精细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表示,冷链物流是当前农业产业链的明显短板,未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生鲜供应链基础设施和管理能力是提高流通效率的关键,也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保障。我国冷链物流建设仍显不足,科技水平较低,导致冷链物流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刘永好表示,新希望将持续加大冷链物流投入,提高冷链产业数字化、产业化水平。“十五五”期间,通过进一步夯实基础、补短板、解决问题、提质增效,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前景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