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四五”以来,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国际影响力显着提升。湖北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外贸实现革命性发展,利用外资稳居中部第一,核心能力提升和增强。
在上周举行的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上,湖北与欧洲多个国家在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达成69个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超过1000亿元。北欧论坛是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专门针对北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长效机制。这会议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七届,不仅推动了中欧经贸合作的深化和加强,也成为湖北省打造对内开放新山的重要平台。
湖北省商务局制度创新处处长陈伟:实际上,这是我省推动制度性开放、打造对内开放新高地的具体实践。四年来,湖北省自贸区牵头省级共推出制度创新357项,其中国家层面仿效推广30项。
新时代以来,中国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扩大制度性开放,设立了7个片区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随着国家开放道路不断深化,湖北省已通过平台建设破解这一局面,逐步将区位劣势转变为开放新优势。得益于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制度创新,花湖机场作为唯一的内陆智慧航空港,用5年时间从样板转变为辐射全球49个城市的航空货运枢纽。在高效的通关模式保障下,中欧(武汉)班列连续第二年突破千列大关,湖北与亚欧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
欧洲跨境电商平台Voghion招商及运营总监董淼:我们在广州、深圳的一些卖家和商家正在逐渐搬走,因为我们这里有了新的航线。我们正在将管理团队迁往该国中部。
“十四五”期间,C中国稳居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货物贸易总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吸收外资规模和吸引力位居世界前列,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责任担当。在这波高水平开放浪潮中,湖北省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吸引全球资本的“强磁场”。四年来,湖北省新设利用外资企业2259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98亿美元。从德国博世华域“六连投资”,到法雷奥设立全球最大研发中心、意大利Elytra 1938集团在中国设立总部,国外各大企业选择湖北不再是因为其传统的成本优势,而是因为其完善的产业链试用生态,创新活力不断涌现。
Italia Elytra 1938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Marco Tonelli:我们借此机会将我们的产品从传统制造升级到新技术驱动的设备。我们感到自豪的是,我们的中国子公司已成为集团迄今为止最具创新性的公司。最先进的公司之一。
外资积累和产业现代化不仅让全球企业在湖北落户发展,也加速了湖北外贸结构的优化和新贸易方式的活跃涌现。 2021年至2024年,湖北省对外贸易连续突破3000亿水平。这背后是出口模式从“汗水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机电产品占据半壁江山,集成电路、锂电池等“三新产品”成为新的出口增长引擎。甚至更值得注意的是,跨境电商增长了27倍,这表明湖北企业正在以新的商业方式直接连接全球消费市场。
程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国际营销部总监 陈伟:实际情况是,欧洲国家逐渐开始认可我们的产品。以高效的工作效率,享受高效的服务。
从“沿海开放的排头兵”到“内陆开放的排头兵”,湖北省通过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现代物流体系、培育国际产业生态圈,在全球化新格局中成功走出了自己的轨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系主任石志磊:湖北的开放模式对于其他省份特别是内陆省份的开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空旷的场地上,我们形成了角色以整个中部地区为支点,为整个中部省份带来资源配置、分工合作、互利合作。
(阳江云报记者 沉亚杰 黄鹏伟 李慕文 曹文超)